备孕阶段,准妈妈们常专注于调整饮食、补充叶酸、规律作息,却容易忽略口腔健康这一关键环节。2025 年 9 月 20 日是第 37 个 “全国爱牙日”,今年主题围绕 “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展开,旨在倡导科学护牙理念。妇产科普专家特别提醒:孕妈牙不好,不仅自身遭罪,还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孕前、孕期做好口腔护理至关重要。
一、孕前忽视口腔问题,孕期可能 “疼到崩溃”
不少医生会反复叮嘱备孕女性 “先做口腔检查”,这并非小题大做。怀孕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大幅上升,会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症反应被显著放大 —— 若孕前就有轻微牙龈炎、牙周炎,孕期极易发展为 “妊娠期牙龈炎”,出现牙龈增生、频繁出血、剧烈疼痛等症状。
此外,孕期孕吐带来的胃酸反流会腐蚀牙釉质,加上进食频率增加、食物残渣易残留,蛀牙和口腔炎症的风险会 “双重飙升”。更棘手的是,孕期治疗受限(如麻药、X 光片、拔牙等操作需严格控制),一旦出现严重口腔问题,准妈妈往往只能 “硬忍”。
展开剩余64%二、口腔问题不只是 “牙疼”,还可能危及胎儿
很多人觉得 “牙疼是小事”,但对孕妈而言,口腔健康与胎儿安全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
牙周炎中的细菌和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引发宫腔内感染; 患牙周病的孕妇,早产风险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口腔健康的孕妇; 母亲口腔中的致龋菌,还可能在宝宝出生后通过亲吻、喂食等亲密接触传染给孩子,影响宝宝乳牙健康。维护口腔健康,本质上是为胎儿搭建更安全的 “宫内环境”,也是对宝宝未来健康的早期保护。
三、备孕必做:口腔检查 “四大重点”
建议在计划怀孕前 6 个月,完成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重点关注以下 4 项内容:
牙周状况评估:排查牙龈炎、牙周炎,及时做洁牙(洗牙),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 这是孕前口腔准备的 “重中之重”; 蛀牙排查与治疗:哪怕是牙齿表面的小龋洞,也要及时补牙,避免孕期发展为牙髓炎(剧烈疼痛的主要诱因); 智齿风险评估:若智齿曾反复发炎、或属于阻生智齿(无法正常萌出),强烈建议孕前拔除,避免孕期智齿发炎 “无计可施”; 处理残根残冠与不良修复体:拆除不合适的假牙、修复破损牙体,消除潜在的口腔感染源。就诊时务必告知牙医 “备孕计划”,医生会据此选择最安全的治疗方案。
四、孕期突发牙疼?这样应对更安全
若孕期不慎出现口腔问题,也无需恐慌,可按以下原则处理:
把握安全治疗窗口:孕中期(4-6 个月)是孕期相对稳定的阶段,必要的补牙、简单拔牙(需医生严格评估)可在此期间进行; 及时就医不硬扛:若出现急性牙痛、牙龈肿胀、持续出血等情况,一定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医生会使用孕期可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如局部冲洗、孕期安全药物)控制炎症; 避免 “高危期” 治疗:尽量避免在孕早期(1-3 个月,胎儿器官分化关键期)和孕晚期(7-9 个月,易诱发宫缩)进行非紧急牙科治疗。但最核心的原则仍是 “防大于治”—— 孕前做好口腔检查和治疗,远比孕期 “亡羊补牢” 更有效。
口腔健康是 “全身健康的门户”,对孕妈而言更是 “特殊防线”。从现在开始,坚持早晚刷牙、每天用牙线 / 冲牙器清洁牙缝、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定期做口腔检查,不仅能避免孕期牙痛折磨,更能降低早产风险,为宝宝的健康打下好基础。安心备孕,从守护 “一口好牙” 开始!
发布于:四川省信通配资-配资投资平台-股票配资链接-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