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完晚饭,陈阿姨带着小孙子楼下散步,突然一阵剧烈头疼席卷全身,整个人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特别是头顶部胀痛难忍,一路向颈部辐射,于是赶紧回了家休息。
但不知道为什么,躺床上休息了好久,症状非但不消退,反而愈加剧烈,头也晕晕的,还感觉恶心想吐,干呕了3次,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家人赶紧把她送到附近医院。经头颅CT检查,陈阿姨出现了严重“小脑出血”,血液中尿酸值超标3倍!
医生问诊后才得知,陈阿姨每天都在坚持喝药膳汤,而且必须是老火慢煮出来的靓汤,加上她之前就查出过高血压,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血压隐患,导致了这次的危急情况。
脑出血竟然和“汤”扯上关系?这是什么情况?
一、汤,或许没你想的那么有营养!
相信不少人家里都有喝汤习惯,觉得汤的营养更高,精华都煲出来了,但也有人说汤水里其实没啥营养,还不如吃肉渣,那么汤到底有没有营养?
我们先从汤成分入手,一锅汤主要由食材、饮用水和漂浮的油脂组成。可见所有的营养来源就是不同的食材,而常见的营养素中,像大分子蛋白质、纤维素、钙铁等微量元素很难溶于水,即使煲汤,汤水中含量基本也很低,只有氨基酸以及一些小分子的糖类、钾、钠以及水溶性维生素可溶于水。
也就是说,我们喝的汤水其实只摄入了水、油脂和小部分可溶于水的小分子营养素。
绝大多数的营养成分还是留存在食材中,如果只喝汤不吃里面的肉或其他食材,从营养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舍本逐末了,所以最好喝汤同时也吃肉,才能更好地摄取更多的营养素。
如今汤已经成为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除了增鲜润喉,汤往往还被赋予很低营养和滋补价值,但要注意的是,不是什么汤都对健康有益,尤其是以下这3种汤最好少喝。
二、 老火靓汤
广东人最爱的老火靓汤,用海鲜、肉类长达数小时熬制出来的汤水,你以为是取其精华,实际上可能掉进了嘌呤陷阱。
要知道嘌呤易溶于水,本来海鲜和肉类就是高嘌呤食材,经过长时间熬煮,嘌呤析出了汤里,长期喝很容易导致高尿酸,增加痛风甚至肾结石风险。
有实验发现,煲汤时间超过4小时,亚硝酸盐含量就会增加,那些连续熬煮10小时以上的老火汤,亚硝酸盐含量可能高达13mg/L。
亚硝酸盐会影响人体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携氧能力,短时间大量摄入可能还会导致缺氧甚至中毒,出现头晕呕吐、呼吸不畅等情况;亚硝酸盐还可能和人体胃部的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这类高危致癌物,长期摄入无异于增加患癌风险。
生活中其实不少人习惯“长时间煲汤”,觉得这样的汤才更补,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太科学的,煲汤时间越长尤其是肉类汤,只会增加嘌呤和脂肪成分析出,即便是蔬菜汤,煮太久也只会破坏蔬菜的营养成分,反而增加了钾和草酸盐的含量。
建议如果是肉类汤煲1小时左右就可以了,海鲜类汤则要控制在1小时内,汤也不要喝的太频繁,注意丰富膳食,才能全方面的补充所需营养。
此外,如果有高血压的人也要注意,很多老火汤里要达到合适的咸度,会添加0.5%左右的盐,即便喝一小碗,也相当于摄入1克盐,要知道成人一天的盐建议摄入不超过5克,否则会加重体内钠水平,不利于血压控制。
而高血压又会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加上老火汤尤其是肉类汤嘌呤和脂肪含量高,还可能诱发高血脂、高尿酸、代谢紊乱等问题,严重可能刺激脑血管硬化,增加脑出血风险。
三、隔夜的汤
家里有时候煮的汤喝不完,老人因为舍不得剩汤往往会留着第二天继续喝,还有的人会一次煮一大锅,以为放冰箱可以长期保鲜慢慢吃,其实这样的节约或偷懒行为也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尤其是以下2种隔夜汤:
一是鱼汤和海鲜汤,这类汤隔夜后,会滋生蛋白质降解物,这些物质被人体摄入会损伤肝肾功能,因此也不宜多喝。
二是蔬菜汤隔夜后,因为蔬菜经过加热营养基本大部分流失,而且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隔夜后都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且随存放时间增加而增加,人体长期摄入这种物质也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除了以上食材外的汤品,虽然隔夜的风险没这么大,但也要注意正确的保存方法,建议如果煮好的汤要隔夜,汤里不可放盐类调味品,不可长时间用汤勺搅拌,存放的器皿最好选择玻璃碗、陶瓷碗、保鲜盒等,避免铝、不锈钢材质厨具,因为剩汤可能和其产生反应。
四、太烫的汤
我国喜欢吃烫食,做好的汤一般大家都会选择趁热喝,但实际上这里也隐藏不小的健康误区。
烫饮尤其是超过65℃以上的,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2A类致癌物。为了探究热饮与食管癌的关系,《国际肿瘤杂志》曾刊登过相关研究,发现经常喝≥60℃热茶的人,得食管癌的风险要比低于这个温度的人要高出41%。
要知道我们的食道黏膜非常不耐热,最高耐受温度不超过60°,长期喝烫饮会不断刺激粘膜,增加食道炎症风险,久而久之就可能演变为食道癌,因此如果你也是热汤爱好者,最好还是放凉点再吃吧。
总的来说,汤虽好也不能天天喝还有趁热喝,喝汤不是问题,要注意的是煮汤时间已经存放这些隐藏的健康隐患,正确喝汤才能喝出营养喝出健康。
参考资料:
[1]《广东人偏爱的老火靓汤,所有人都适合喝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5-05-17.
[2]《喝汤,到底有没有营养?营养专家揭开汤的“两幅面孔”》 .生命时报.2021-12-22.
[3]《钟南山提醒:这样喝汤很伤身!关于喝汤,还有哪些误区?|每日健康》.新华每日电讯.2025-04-0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信通配资-配资投资平台-股票配资链接-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