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帖子,真是给我看破防了。一个妈妈说,她家13岁的姑娘想吃个冰淇淋,她这当妈的,职业病就犯了,寻思着得搞个“延迟满足”教育啊,就跟孩子说:“现在不行,周末再吃。”
结果她家娃一句话,差点没把她CPU干烧了。娃说:“反正你迟早都得买,为什么不能让我现在就高兴一下?”
我真是服了,有些家长,把“延迟满足”玩成了对孩子的诈骗。
这话问的!妈妈当时就懵圈了,然后就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天天拿“以后”俩字当令箭,绑架孩子的现在?“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才能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以后才能找好工作……” 这张关于未来的大饼,画得是挺圆,可代价呢?是孩子整个童年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值得吗?
这个问题,简直就是问到我心坎上了!在座的各位,谁没跟自家孩子因为“现在就要”和“再等一等”这两件事上过火、斗过法?我们总觉得这是为他好,是在培养他坚毅的品格。但有没有可能,我们从一开始就把这本“育儿经”给念歪了呢?
展开剩余86%你确定给的是“延迟满足”,不是“画饼充饥”?咱们先来看看,你给孩子的到底是“延迟满足”,还是“空头支票”?
真正的延迟满足,是说:“宝贝,你现在吃这个冰淇淋,只有一个球。你要是能忍到周末,表现也好的话,我给你买个家庭装的,我们全家一起吃!” 看见没?重点是,延迟之后的那个“满足”,必须是超级加倍的! 是一个更值得期待的奖励。
那我们平时是怎么干的?“现在不行,周末再说。” 这叫什么?网友的嘴最毒,也最诚实:“这叫拖欠,不叫满足。” 就好比你老板跟你说,这月工资先不发了,下月发给你,一分钱不多,你糟心不?
更可怕的是,你答应了周末买,结果到了周末,压根儿没这回事儿了。“哎呀我忘了”、“你这周表现也不咋地啊”,这又叫什么?这叫诈骗!
求求了,别再拿“延迟满足”画大饼了,你消耗的是孩子的信任!
我们可能觉得是小事,但对孩子来说,这动摇的是一个家庭的根基——信任。有个朋友分享说,他从小就是在“公信力破碎”的环境里长大的,爸妈的承诺跟天气预报似的,从来没准过。结果呢?他长大后就成了一个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为什么?因为他不相信还有“明日”,能抓在手里的,才是真的。
所以,当孩子开始对你的“以后再说”无感甚至反感的时候,别先急着给他贴“没耐心”的标签,先想想,我们是不是自己先把信任这张信用卡给刷爆了。
我算是看明白了,那个棉花糖实验,坑了多少不懂装懂的爹妈。
那颗“棉花糖”,可能早就变味了说到延迟满足,我知道,你脑子里肯定在想“棉花糖”了,对不对?那个经典的实验,说能忍住不吃糖的孩子,以后更有出息。
这实验当年火得一塌糊涂,简直成了中产父母人手一本的“成功学秘籍”。但朋友们,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个实验的“真相”,或者说它被我们忽略掉的部分,比结论本身重要一万倍!
后来的很多研究,包括实验者本人都出来说了,这事儿跟自控力有关系,但关系最大的,压根不是这个!而是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对大人的信任度!
一个不缺吃穿的孩子,他对一颗糖的渴望没那么强烈,而且他相信大人说的“等会儿给你两颗”是真的,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承诺大概率是会被兑现的。
但一个从小就缺衣少食、经常被“画饼”的孩子呢?他凭什么相信你?他唯一能抓住的就是眼前这颗糖!现在不吃,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所以棉花糖实验的内核,根本不是在考验孩子忍耐的“硬功夫”,而是在测试一个孩子内心对环境的“信任指数”。一个让他有安全感、觉得靠谱的环境,才能养出内心富足、有底气去等待的孩子。而我们很多人干的事儿,恰恰是在一边拆房梁,一边又抱怨房子不结实,这不搞笑吗?
你给的到底是延迟满足,还是单纯的不想满足?别自己骗自己了。
别学“虎妈”的皮毛,要学就学她的“内核”有人肯定要拿“虎妈”蔡美儿来抬杠了。说你看人家,把俩闺女全整进哈佛了,那不就是最极端的延迟满足吗?
没错,她成功了。但她的成功,压根不是因为她“狠”,而是因为她这个人,目标感、执行力、方法论都强到爆表。
她不是今天想起来让孩子延迟满足一下,明天又忘了。她制定的是一整套严密的、自洽的、并且她自己带头遵守的家庭规则。她要求女儿练琴,她自己能陪着啃琴谱;她跟女儿斗智斗勇,但永远赏罚分明,说到做到。
她那套东西,不管你喜不喜欢,它起码是自洽的,是能闭环的。她让孩子相信——我妈这么要求我,虽然苦,但她说的那个结果,真的能达到。
讲真的,很多孩子的没耐心,都是被爹妈的“空头支票”逼出来的。
看到了吧,无论是宽松信任,还是高压铁腕,成功的底层逻辑是通的——就是确定性和信任感!
最怕的就是我们自己,心里是本烂账,脑子里是团浆糊。今天听人说要快乐教育,明天看个文章又觉得得延迟满足。被孩子一问就心虚,被别人一说就动摇。在这种忽冷忽热的教育,孩子除了学会看你脸色,什么也学不会。
讲真的,很多孩子的没耐心,都是被爹妈的“空头支票”逼出来的。
那到底该怎么办?给父母自己的“延迟满足”说了半天,那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
第一,咱先把自己脑子里的概念理理顺。 要想玩“延迟满足”,那就给个实打实的、加倍的奖励,并且言出必行。做不到,就别用这个高大上的词儿,去包装你那个“我就是不想让你现在爽”的控制欲。孩子合理的要求,麻溜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抱着他也好,蹲下来也好,温柔但坚定地告诉他为什么不行。
第二,别再当那个下圣旨的皇帝了,学着当个“合伙人”。 想定规矩?可以啊,把孩子拉过来一起商量。就像有个博主说的,他想限制孩子玩游戏,不是下命令,而是说:“儿子,你老揉眼睛,爸有点担心。咱们一块儿合计合计,每天玩多久比较合适?” 把你的担心、家里的时间安排,都摊在桌上,让他参与进来。
讲真的,很多孩子的没耐心,都是被爹妈的“空头支票”逼出来的。
当一个孩子觉得“我的意见被听见了”,他才可能心甘情愿地去遵守一个哪怕不那么完美的规则。
最后,也是我今天最想说的一点。我觉得,真正的延迟满足,其实是给咱们当爹妈的修炼课。
我们要延迟的,是我们想立刻控制孩子的冲动,是我们想马上看到教育成果的焦虑,是我们想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所有问题的懒惰。
我们用这份“延迟”,换来的是我们去倾听、去理解、去和孩子肩并肩站在一起的耐心和智慧。
最终,换来孩子对我们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份信任,才是他未来面对这个复杂世界时,心里最硬的底气,是比任何名校通知书都更宝贵的财富。到那时你会发现,一个内心被爱和信任填满的孩子,他根本不需要你天天在屁股后面喊着“延迟满足”,因为他自己,就有能力创造和奔向他想要的任何一种“满足”。
讲真的,很多孩子的没耐心,都是被爹妈的“空头支票”逼出来的。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愿我们都能少画点饼,多给孩子来点实实在在的拥抱。
如果觉得有用,点个关注不迷路,之后会持续分享您感兴趣的内容!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育儿经,你的每一句互动都是我更新的小动力~❤️,感谢感谢!
发布于:广东省信通配资-配资投资平台-股票配资链接-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